
產品分類
在線客服
洛陽品固交通設備:11月25日,出訪中東歐的李克強總理與匈牙利、塞爾維亞領導人共同宣布將合作建設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同時與羅馬尼亞達成了合作建設該國高鐵的意向。此前,李克強訪問泰國期間與泰方達成了“大米換高鐵”的合作意向,中國高鐵展覽也隨總理出訪一起走出了國門,推廣高鐵已經成為總理外交的重要內容。
最近兩個月中,李克強已經多次在會見國外政要時提及或者推銷高鐵,有了他的推動,中國高鐵行業的股票也不同程度地上揚。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一半是在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之間,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在不同的地質、氣候環境下初步建成了高鐵運營網絡,未來高鐵或成為中國的名片。高鐵不僅是一國經濟技術實力的象征,更是未來交通體系變革的先鋒,高鐵出口兼顧經濟與外交的雙重利益。
世界正在進入一個高鐵時代,這是中國高鐵外交的大背景,也是高鐵外交的重要推動力。環顧世界近代史的發展,交通工具的革新往往帶來地緣政治空間的變革,帆船造就了一個海權的時代;而鐵路在19世紀中期的修建與普及提升了陸權對抗海權的能力;20世紀航空器的出現則使制空權成為關鍵性的要素。無論海權還是陸權都是對交通方式的競爭,當然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幾乎是零成本,但是貨物、人員的移動不能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因此如何提供互聯互通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關鍵。高鐵的出現無疑是路上交通的一場革命,高鐵技術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但是高鐵技術在中國得到了普及。新一屆政府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規劃,而高鐵網絡的構建是這兩大經濟帶的關鍵所在。中國處于歐亞大陸陸海交通體系的核心位置,高鐵將為兩大經濟帶的發展提供有力助推,因此高鐵體系的普及無疑具有戰略意義。
高鐵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產業,李克強總理在訪問羅馬尼亞期間在當地媒體撰文,其中尤其提到中國高鐵;在泰國議會演講肯定了中國高鐵技術先進、管理經驗豐富等等。全球高鐵市場進入比較成熟的狀態,俄羅斯、美國、巴西等大國也在籌劃推動高鐵建設,據預測最近十年全球高鐵市場將突破1萬億美元,德國、日本、法國等“先發”國家也在積極地推動高鐵出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之后提出基礎設施出口倍增計劃,高鐵市場的競爭趨于激烈。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國領導人在多次提出推動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包括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值得一提的是,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秘密”所在,在過去幾十年中,基礎設施一方面提高了GDP增長,另一方面為經濟發展奠定了硬件基礎。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受制于落后的基礎設施,包括印度也是如此,未來各國都需要在基礎設施領域投下巨資,當然,高鐵是其中重要一環。高鐵市場的擴大、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換以及中國高鐵技術的成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國門。
中國雖然擁有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但是中國高鐵出口還在準備階段,需要將合作的意向變成合同。中國高鐵技術的國產化率有所提高,但是核心技術突破還有待加強,作為高鐵建設的后來者,中國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將中國高鐵推銷出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不像商品貨物出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高鐵出口需要進行大量的融資和借貸,伴隨著高鐵出口的是中國資本出口,與之相匹配的金融領域合作也要同步推進。正因如此,高鐵出口需要總理的大力推介。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網絡中,外交就是營銷的藝術,不僅有商品、技術,還有國家的形象,高鐵外交也是中國進入經濟大外交時代的縮影。